这种双模式热管理纤维织物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具有开放多孔结构的PVDF-HFP纤维膜;然后,在PVDF-HFP纤维膜的一面先后喷涂Fe3+溶液和吡咯溶液,经氧化聚合后生成PPy,即可获得双模式热管理纤维织物。
图1 双模式热管理纤维织物制备流程示意图
从纤维膜的数码照片(图2a和e)中可以看出,PVDF-HFP面呈白色,而附着PPy面则呈黑色。进一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发现,PVDF-HFP面的纤维结构较为疏松,呈现高度开放的三维多孔网络;而PPy面则呈现相对紧密的纤维结构,且其纤维直径均有所增大。
图2 双模式热管理纤维织物的数码照片和微观SEM照片
微观结构的差异导致纤维膜两侧的光学性质相差甚远,从图3a和b中可以看出,PVDF-HFP面的太阳光吸收率很低,这主要归因于其高度开放的三维网络状多孔结构,该结构可通过米氏散射作用高效地反射大部分的太阳光;同时,由于PVDF-HFP中存在-CF2和-CF3等基团,具有较高的中红外发射率。与PVDF-HFP面相比,由于PPy面高度开放的多孔结构受到破坏,且受其共轭结构中的电子转移作用影响,该面呈现较高的太阳光吸收率。基于光谱数据,应用双模式纤维膜的理论对制冷功率和理论加热功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纤维膜的理论制冷功率可以达到83 W·m-2,而理论加热功率则高达873 W·m-2(图3c和d)。
图3 双模式热管理纤维织物的光学性能及相应的理论制冷及加热功率
为了验证双模式纤维织物在室外环境中的热管理效果,进行了室外温度测试(图4a)。测试结果表明,在850 W·m-2的太阳光照强度下,纤维膜的PVDF-HFP面可以实现4.5 ℃左右的降温效果,而PPy面可以实现35.8 ℃左右的加热效果(图4b)。进一步将双模式热管理纤维膜覆盖在人体皮肤表面,分别于冬季的阴天和晴天测试其室外人体热管理性能(图5a和c)。结果表明,双模式纤维膜不受外界太阳光照强度的影响,均呈现优异的辐射制冷效果;而太阳光照强度越高,其人体保暖效果越为明显(图5b和d)。
图4 双模式热管理纤维织物在室外环境中的热管理性能
图5 双模式热管理纤维织物的室外人体热管理性能
这种双模式纤维织物不仅可应用于人体热管理,还有望用于建筑节能、户外精密仪器保护等领域。该工作为双模式热管理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源:印染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