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城市與戶外的邊界變得模糊,“一衣多穿”的戶外服飾打通了運動與通勤的邊界。多種客觀因素的疊加催生了功能性服裝需求的增加:人們希望購買功能性服裝和舒適的衣服,具有吸濕排汗、溫控、除異味、耐磨、防潑水等功能的服裝更易吸引消費者。
據ResearchAndMarkets的報告,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2020年全球功能性服裝市場規模約為2658億美元,預計從2020年至2026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7%,2026年全球功能性服裝市場規模為3725億美元。從Lululemon、亞瑪芬等功能性服飾品牌的業績也可以看出,功能性服裝相較于普通的運動服飾,增量市場更大。
瑜伽服裝品牌Lululemon今年以來業績高歌猛進,背靠著中產階級的喜愛,Lululemon在今年超越Adidas,成為全球運動服飾的市值第二,僅次於Nike。Lululemon 2022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淨營收達1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8%。利潤升至2.555億美元。第三季度新開23家門店,至第三季度末在全球擁有623家門店。此外,中國已成為除美國外,Lululemon門店數量最多的國家。
功能性服裝的崛起還不得不提及始祖鳥與薩洛蒙。相較於同集團旗下的FILA,這兩個品牌更加專注於戶外、滑雪等運動場景。在FILA增長疲軟的情況下,作為“中年三寶”之一的始祖鳥成為了安踏增長的新發力點。據瞭解,近兩年始祖鳥國內門店數從2018年的2家迅速增加至2022年上半年的150家,並頻頻開出旗艦店、創新門店。而前不久,以滑雪系列產品聞名的薩洛蒙在成都太古裡開出了全球首家滑雪加越野跑旗艦店。
除了這類老牌功能性服裝加速“狂奔”外,新銳品牌也借勢破土而出。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運動鞋服/裝備賽道融資近10起,且皆是千萬級別融資。今年9月開出首家全球旗艦店的MAIA ACTIVE融資已經進行到C輪,幾輪融資吸引了紅杉資本、華人文化、華創資本、百麗國際等知名投資方,總金額已過億。據36氪報導,目前MAIA ACTIVE已在全國10個城市開出了超過25家線下店。
香港置地重慶商業公司總經理吳嵐在參加贏商網第十屆中國商業地產西南峰會時提到,得益於小眾運動的興起,圍繞這類活動的運動品牌在今年的開店業績也非常亮眼。隨著疫情防控的進一步優化、人們運動場景的多元化,功能性服裝品牌也會繼續乘風而起。
來源:功能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