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是由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泉州市星達鞋服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產品,經過前期開發、測試、打樣、複測等階段後,近日實現量產。
“我們在做羽毛球、網球等運動時,發球動作會帶動身體往前傾,容易把鞋的前側磨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這一產品的研發。”星達副總經理曲東東告訴記者,該產品在測試中耐磨轉數可達2萬轉,而常規產品僅為200轉。具有更高性能,該產品的售價、利潤空間自然水漲船高,深受品牌客戶認可。
在曲東東看來,如今的運動市場越來越細分,消費者愈加注重產品功能的不同場景應用。唯有不斷地攻克技術難關,研發創新產品,借用科技賦能,才能達到客戶的要求。
基於此,星達不僅與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發該產品,雙方還成立了石墨烯改性TPU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碳纖維聯合實驗室,對鞋子的“面”與“底”進行專項研究。
記者瞭解到,上述聯合實驗室於2022年3月成立,針對企業生產實際中遇到的關鍵問題,瞄準國外先進鞋服材料的“卡脖子”技術要求展開聯合攻關,以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為目標,推進關鍵材料及工藝開發、檢驗評價體系、適應性研發以及產業化轉化等全週期的系統能力建設;以需求為牽引開展技術提升和進口替代,突破高性能產品創新發展制約瓶頸,提升關鍵材料及工藝保障能力,並引領產業升級。聯合實驗室將建立完善的石墨烯二維材料複合TPU材料研發體系,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改性及複合調節技術,實現改性與TPU材料加工一體化,開發譜系化的防色遷TPU膜材產品。聯合實驗室還在鞋服行業石墨烯技術產品專案的材料研發、開發、產業化、技術服品、諮詢等方面開展工作,同時向社會開放,打造鞋服材料行業技術服務的綜合性服務平台。
“以前研發與生產經常出現斷鏈的情況,企業端的需求與科研端的研究存在脫節。通過聯合實驗室,應用方可以提具體需求給研發方,雙方能夠精准定點開發,縮短研發週期。產品研發後,可立即投入測試、進入工廠量產,再交由品牌測試,更快速、更有效。”曲東東告訴記者,在雙方合作的過程中,科研人員有更多機會走進企業,瞭解生產全流程,能夠規避部分產品無法落地企業的弊端。對於科研方,這一模式也避免了企業為了更有科技含量的專案而擱置進行中的專案。
在雙方的合作中,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派了十多位曾經負責飛機發動機等專案的博士生介入,星達則派出8位高學歷的研究生入駐實驗室。曲東東認為,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能夠將高科技的專案轉為民用,讓鞋服等生活必需品在高科技的加持賦能中,在細分領域做到極致,發揮更大價值。
來源:晉江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