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KA
多年来,激光引导切割机和计算机控制缝纫机一直是该行业的主要产品,但在这些机器之间的织物转移,大部份仍然要由人手完成,因为机器人很难精确地处理柔软的织物。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纺织研究人员估计,在制造一件衣服时的处理时间 - 与裁剪或缝纫步骤不同 - 约占生产时间的 80% 和工厂成本的大约 80%。
纺织业的再进化
总部位于德国的 Robotextile 是试图为服装行业带来更多自动化的几家公司之一。公司展示了能够从一堆织物中拾取单层织物并根据预设计划排列它们的机器人。
@KUKA
与此同时,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亦进行了试验,使用夾子机器人将泡沫垫自动缝制到自行车裤中。该技术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机器人处理织物中的皱纹。
美国的 Sewbo 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使用水溶性溶液暂时硬化一块织物,这样机器人就可以像处理金属或塑料等刚性材料一样处理它。
@Sewbo
使用纺织夾子机器人“节省了培训工人的时间和资源,该技术可以很好地支持时尚品牌快速响应国内市场需求。”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服装学系助理教授范迪博士说。
服装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一直是向亚洲制造商下批量订单,通常交货时间很长。
范补充说,生产回流可以帮助欧洲的服装公司更快地应对不断变化的趋势。
“品牌或许会将需要快速响应国内市场的高附加值流程产品类别重新转移,同时将时间敏感度较低的生产和低附加值流程留在海外。”
将生产回归本土尤其有助于缓解欧洲零售商。继疫情期间供应中断作之后,他们现在努力应对由通货膨胀导致的需求下降。
德国下莱茵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也警告说,一切照旧的做法风险太大,并建议转向通过快速“回流”、按需要小批量生产,订单后支付模式。
机器人取代人类?
然而,另一端是亚洲对就业的担忧。
“夾子机器人肯定会使产量增加很多倍, 但这对一些东南亚和不发达国家,尤其是菲律宾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为购置成本高,而且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维护。” 菲律宾出口商联合会纺织业受托人Robert Young道。
香港理大范教授提醒,即使夾子机器人可帮助生产回流到欧洲,也不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原因是,虽然自动化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但它会增加能源成本,这意味着当前的高能源价格可能会抵消使用该技术的好处。
结语
对于将部分产品带回欧洲生产,夾子机器人是可以挥作用,但前提是该技术届时要达到真正成熟的水平。当中也将会涉及一些高价市场,因为全球服装生产的主要部分仍将留在亚洲,始终中国消费市场在全球的权重越来越大。
翻译及编辑自:Nikkei Asia
图片来源:KUKA, Sewbo